气电版自动分选机工艺流程解析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18:06:48在现代工业生产中,气电版自动分选机凭借其高效、精准的特点,成为电芯分选环节的核心设备。该设备通过软件参数设定与PLC(可编程逻辑控制器)的协同控制,实现了从电芯上料到分档存储的全流程自动化,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。以下将详细解析其工艺流程及技术优势。
一、工艺流程概述
气电版自动分选机的核心流程可概括为“上料-运输-测试-扫码-分档-记录-取料”七个环节。每个环节均通过精密的机械设计与智能控制系统无缝衔接,确保电芯分选的准确性与稳定性。
1. 人工上料:初始环节的精准控制
操作人员首先将待分选的电芯批量放入料斗。料斗设计需兼顾容量与电芯保护,避免运输过程中因碰撞导致损伤。料斗出口与输送装置的对接精度直接影响后续流程的顺畅性,因此设备通常配备位置传感器,实时监测料斗状态,确保电芯逐个、有序进入输送线。

2. 电机运载:稳定传输的关键
电芯从料斗释放后,由电机驱动的输送带或机械臂运载至测试工位。电机转速与启停时间通过PLC精确控制,确保电芯到达测试区的位置偏差在毫米级以内。这一环节需平衡传输速度与稳定性,避免因振动或急停导致电芯移位,影响后续测试精度。
3. 自动测试:电压与内阻的双重把关
电芯进入测试工位后,系统自动对其电压和内阻进行检测。测试模块采用高精度传感器,结合动态校准技术,可适应不同规格电芯的检测需求。测试结果通过数字信号传输至PLC,作为分档的核心依据。此环节的可靠性直接决定分选质量,因此设备通常配备冗余测试通道,避免因单点故障导致数据异常。
4. 自动扫码:信息追溯的基石
完成测试后,电芯进入扫码工位。扫码器通过识别电芯表面编码,将其唯一标识与测试数据绑定,形成完整的质量追溯链。扫码成功率需达到99.9%以上,因此设备采用多角度扫描与图像纠错技术,确保即使电芯表面存在轻微划痕或倾斜,仍能准确读取信息。
5. 智能分档:参数驱动的精准分类
PLC根据预设参数(如电压范围、内阻阈值)与测试结果,将电芯分配至对应档位槽。分档逻辑支持多级分类,可同时按性能等级、生产批次等维度进行细分。分档机构采用气动或电动推杆,动作响应时间短于0.5秒,确保电芯快速、准确落入目标槽位。
6. 数据记录:质量管理的数字化支撑
分档完成后,系统自动将测试数据、扫码信息及分档结果上传至数据库。数据存储格式兼容主流MES系统,支持按时间、批次、档位等维度查询与导出。这一环节为生产分析提供了数据基础,帮助企业优化工艺参数,降低不良率。
7. 人工取料:流程闭环的最后一步
操作人员定期从档位槽中取出分选完成的电芯,进行后续包装或组装。取料口设计需符合人体工学,减少操作疲劳;同时配备安全光栅,防止设备运行期间误触导致的意外。
二、技术优势与行业价值
效率提升:全流程自动化使单台设备日处理量突破万级,较人工分选效率提升300%以上;
精度保障:测试误差控制在±1%以内,分档准确率超过99.5%;
灵活性:软件参数可快速调整,适应不同型号电芯的分选需求,缩短换型时间;
可追溯性:数据全程记录,满足汽车等行业对电池质量追溯的严苛要求。
扫描微信咨询